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 (第3/4页)
也是第一时间上请立县建学,以“控制镇定,敷施政教,渐次化导焉”。 温瑜把这些讲给梅鸿之听,梅鸿之方才恍然大悟,旋即着手去处理这件事。 两人打算先重新委任训导,本身那两个老秀才实在太过年迈,管理县学怕是有心无力。于是梅鸿之亲自出面,将成都府一间书院中两个比较小有名气的先生请到县学,那两人本身就是蒙阳原籍,收到父母官的邀请后欣然前往。 之后上报有司,又从蒙阳当地挑拣出十名学子充为县学生员。这次打架斗殴的那些人,温瑜打算给他们一次机会,跟他们家里人联系让他们立刻来县学上课。 此外还定下了规矩,原本明朝的考试分为月考、岁考、科考,除此之外,温瑜加入平时考察,目的是观察学生的品性。学生在校十年,无所成业,或犯有大过,就罚充吏役,还要迫交廪米。 另外,这一代估计是做不出成绩了,为了蒙阳的发展,温瑜还要修建社学。 社学,是州、县学的预备学校,是幼童求学的基层教育机构。朱元璋统治期间,发号令要求各地都要有社学,于是各地纷纷立社学。统治者为鼓励、发展社学,使之与府、州、县学相衔接。不过现在几十年之后社学在各地已经纷纷凋零了。 蒙阳社学主要是普及基本的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包括经、史、历、算、令等各类知识,还须讲习冠、婚、丧、祭之礼。接收7岁以上12岁以下的孩童,学费不贵又只是每天上午上课。所以这个消息一出,倒是不少寻常百姓报名,不管怎样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