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一三六章 孙可望反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六章 孙可望反水 (第2/4页)

军缓缓而行,这只是他的前锋部队,大队主力尚在数十里之外。

    ……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均为老秦王张献忠之义子,手中均有自己的精锐亲军部队,时称四大金刚。

    张献忠战死之后,四人一同把余部带入滇黔一带再作计议,虽说四人以兄弟相称,但其中孙可望最为年长,且手握五万之众势力最大,占据了整个贵州,艾能奇早亡,刘文秀率本部万余人在黔北川南一带活动,李定国则率三万余人退据云南,募军备战,明面上全军都以孙可望为尊。

    自从孙可望受封为张献忠的老封号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不仅屡屡压制李定国等人,对永历帝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下去了,便采纳瞿式耜之计,派人持密诏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望他前来护驾稳定大局。

    当初大西军奉行联名抗清策略,孙可望便与李定国抱有不同的心思。

    李定国认为,当前清军大举进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敌当前,如果再与明军厮杀,只会使清军渔翁得利,当务之急在于联明抗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但孙可望对联明抗清,恢复中原已失去信心,只想保住所得土地,称藩于滇、黔一带,故对李定国的建议颇不以为然,然而李定国的建议得到了多数将领的赞成,孙可望见人心归向李定国,不得不同意其进兵云南,联明抗清,但对李定国产生了猜疑。

    在幕僚的建议下,孙可望不仅消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