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二二四章 番外1 朱重八的奋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四章 番外1 朱重八的奋斗 (第1/4页)

    各位看官,为更好地交待明代的政策弊端,以及由盛转衰的深层次原因,陆续补充几篇番外,因与故事情节关联不大,不喜欢看的亲可以跳过。

    ……

    明朝的兴起,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蒙古人在马上得天下,又以马上治天下的那一套游戏,仅仅六十多年,就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哪怕是名相脱脱,也已无力回天。

    所谓蒙元“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风云际会、群雄逐鹿之际,诸如郭子兴、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都是一时之雄。

    只有朱元璋,这个小名朱重八,字国瑞的癞头和尚,依靠一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最终射到了这只鹿,成为一世之雄,定都南京,国号明。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吸取了元朝的教训,作为一个起自社会最底层的皇帝,他深知底层百姓之疾苦,所以他很是关注民生问题,开国之初即鼓励农民开荒,大力减租减息,让农民在收割季节以后,留下来的粮食还能够度过冬天。

    也许是受了饥荒年份商人的囤积之苦,他对商人有着天生的厌恶,因而大明立国之初,他就定下了“重农轻商,优待士族”的国策。

    他明令以农为本,抑制商人,规定商人不准穿纱以上的织物,在宋代发展得较好的,以商业为纽带的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经过元朝的破坏,和明初的抑制,基本已经销声匿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新占据中国经济生活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税收体制上,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赋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