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不要喷蛆 (第2/4页)
那仍然是一种前膛枪,发射程序繁琐,每二三分钟才能击发一次。 不过,比起明军眼下普遍采用的火绳枪,可要先进不少了。 林啸见识了清军和明军大规模装备的火绳枪,这种枪连扳机都没有,就是瞄准后用火绳塞进火门点燃火药,然后击发枪膛内的铅丸。 这样一来,不仅射程只有一百来米,还毫无准头可言,临阵时全靠大量火枪兵列阵齐发,靠密集的火力造成面杀伤。 这种战法是佛郎机人传入中国的,俗称“排枪战术”,此后在欧洲流行了两百多年,直到使用定装药的后膛枪问世,才又发明了新的战术。 由于需要带着一根长长的火绳,此枪不仅下雨天无法作战,就算是晴天,野外作战也很不方便,历史上,法军曾讥讽道:“带着一英里长的火绳,打一天的仗。” 而燧发枪则不需要火绳,只需在火门后安装一个带有燧石的击锤,火门上方再安装一块砧铁,击发时,一扣扳机,击锤下压撞击砧铁发出火花,便可点燃火门内的火药,射手就可以从容瞄准,大大增加了准确度。 “那么炮呢?”林啸继续问道。 “由于炮弹问题,也造前膛炮好了,结构就和红夷大炮一样,光凭咱们的钢材水平,就可以秒杀一切同类型的火炮了。” 正琢磨一套机床的孙雷走了过来,接话道。 红夷大炮,也是来自于佛郎机人,由于铸铁水平不行,原先大明使用的各型火炮要么轻便却射程太近,要么射程稍远却炮身笨重。 自从红夷大炮传入中国,其足以达到二三里远的射程,使得明军十分喜爱,于是大量仿制,称之为“红夷大炮”、“大将军炮”,曾在前期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