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_第29章 犯罪及其预防(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章 犯罪及其预防(3) (第2/7页)

感化院经常用一些事情来刺激罪犯,向他们发出挑战,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糟糕。

    现在,有一个杀人犯,他已经马上就要被执行绞刑了,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他的个人日记。他蓄意谋杀了两个人,并在行动之前用日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了下来。通过这本日记,我可以对罪犯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和计划作一个详细的阐述。之前也接触过类似的犯罪者日记,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一般不会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只用简单的句子描写出来,同时,他们也不会错过在日记中为自己的罪行辩解开脱的机会。由此,我们发现,社会感是多么重要。就算是犯罪者,也希望自己的步调与社会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他们要在实施犯罪之前将自己的社会感壁垒击溃,并成功地消除自己剩余的社会感。所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19](dostoyevsky)所写的著名长篇小说《罪与罚》[20]中,为了思考清楚是否去做一件犯法的事,拉斯柯尼科夫(raskolnikov)在床上躺了整整两个月。最终,他为自己找到了勇气,他考问自己:“我到底是拿破仑呢?还是一只小虱子?”可见,犯罪者总是用类似的想法来自欺欺人,达到激发自己勇气的目的。实际上,在罪犯的心中,他们懂得什么事情是对生活有利的,而自己的所作所为恰巧是对社会有害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怯懦,却依旧选择一意孤行。造成他们怯懦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才能,他们不知道怎样与人顺利地合作,然而,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几乎都需要与人合作才可以完成。之后,犯罪者就会试图寻找一些能够帮自己开脱、帮自己掩饰的借口,以此摆脱沉重的压力。比如身体不适、失业等。

    下面的话都是从这样的日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