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心灵与rou体(2) (第4/5页)
有些晚上尿床的儿童白天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假若儿童的心智没有残缺,而他也没有利用这一缺陷达到某一目的,夜尿症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患上夜尿症的孩子大多不想克服它,而是想继续下去。引发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如果一个母亲经验丰富,能让孩子受到有益的训练,孩子就可以克服;反之,夜尿症则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比如,在一个具有膀胱疾病或肾脏病病史的家庭中,大人们会强调各种和排尿相关的事,或许,大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夜尿症对孩子的困扰,然而,当孩子意识到这件事受人关注时,他便不愿意再去克服了。以下的事例能够有力地证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假如一个孩子抵制家长的教育,那么,他会找到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德国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发现,出生于法官、警察家庭的孩子,犯罪的可能性要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是医生的儿童,患有神经病的概率也很大;传教士的孩子中很多都是问题少年;教师的子女很多都冥顽不灵……事实证明,以上的论述都是正确的。同样的道理,当家长过分强调排尿的重要性时,孩子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证明他们自己的意志。 夜尿症的事例也让我们明白了怎样利用梦来引发某种情绪以便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尿床的孩子梦到他们走下床上了厕所。于是,他们可以为自己开脱,尿床也变得情有可原。这样的儿童通常是希望即使在夜间,自己也能受到他人的注意,别人也会听从他们。有时候,这也是他们反抗他人的一种方式,是存有敌意的。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真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做法,他们是在用膀胱而不是嘴巴说话。他们用自己的缺陷来表达他们的态度。 用这样方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