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_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第3/8页)

教育的目的是让民众学会顺从,并逼迫他们从事与其地位相吻合的工作。这种模式的弊端在现实中日益暴露,民众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工人阶级获得成长,要求也就日益增加。之后,他们的需求被公立学校采纳,就形成了现在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考虑,必须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文学、科学、艺术。他们应该分享到人类的文明,并对社会有所贡献。锻炼孩子挣钱的能力或在工业制度中站稳脚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们更加注重同胞情谊,更加注重平等而和睦的伙伴关系。

    无论是否带有目的性,所有建议学校进行教育改制的人,目标都是想要找到更多可以增加民众间合作的方式。比如,性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对性格教育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批能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不仅仅为钱而工作的教师。我们要让他们受到优质的教育并感受到这样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由于只是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我们不能太过刻板,我们不能制定死板而僵硬的制度要求。可是,就算是在学校中,教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有些儿童在来之前已经是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儿童,就算我们给予教育,却依旧无法根除他们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只能针对教师提供更多的训练,以便他们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都在为此而努力。我知道,在这方面走在前沿的是维也纳的一些学校。在别的地方,虽然也有过精神病学家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并提供建议,然而,倘若老师并不知道这些建议的目标,又不知道怎样执行,那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