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6节 (第5/7页)

,也难怪会被放在‘压轴’出场。

    沙勉之的讲解进行了四十五分钟左右,随后的十几分钟,则留给王明坤做答疑,当两人一起下场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代表了参会学者们对于研究的认可。

    有个评审都站出来点评了一句,“这确实是非常优秀的理论工作,促进了计算机领域理论机制的完善。”

    沙勉之、王明坤一起,好几个评审、嘉宾握手,得到了好几句称赞,坐回来的时候都红光满面,都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因为他们的研究受到了肯定,可以说是力压其他所有的报告,甚至连昨天牛津大学教授的研究报告,相比都要差了一点。

    这确实值得激动。

    如果扩大范围来说,国际专业性的顶级学术会议,华人面孔是很少见的,这次的stacs会议也一样,参会的学者几百人,只能找到不到二十个华人面孔,其中还有一半儿是国外籍学者。

    国内学者在顶尖学术会议上人数稀少,想要在偏理论计算机会议上‘拔得头筹’,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王浩也对沙勉之竖起大拇指,赞扬道,“沙老师,你们的研究,难度很高,很有意义,很了不起。”

    “谢谢!谢谢!”

    沙勉之和王明坤的兴奋劲,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时间,用餐的时候,他们似乎才变得好一些。

    沙勉之也不忘提醒一下王浩,“王浩啊,你可要有心里准备。昨天你上台指出错误,表现很亮眼,下午估计会有不少人去听你的报告。”

    备受瞩目,也会带来压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