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数百年之需  (第1/4页)
    朱英之所以对于琉球王国这般熟悉。    主要是还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地方:钓鱼屿。    洪武五年,大明杨载出使琉球,途中发现并登上了钓鱼岛。    后世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永乐元年《顺风相送》。    自洪武五年开始的朝贡体系,和琉球王国臣服建交后,琉球王国一直就是大明朝贡的宠儿。    大明对于朝贡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限制朝贡的次数,比如两年一贡,三年一贡。    包括朝贡的道路,也有专为设置的贡道。    在人数上,目前是限制在两百人以内。    譬如大明中后期的土木堡之变,便是正统年间,瓦剌竟派三千余人前来大明朝贡。    也许因为人太多,于是大明“赏不如例”。    正是因为“赏不如例”,瓦剌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且带有挑衅的行为,诱发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    而现在的琉球王国,落后贫瘠,对于大明俯首称臣,唯首是瞻。    这样的态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对于琉球王国给了很多优待。    因为落后贫瘠,琉球王国没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    而缺少维护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国到了大明后,海船出现损坏,尴尬导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    琉球王国也有独特的土特产,因为火山地貌,大明对其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    包括部分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对大明的朝贡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