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_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23/32页)

,出自《尚书》以及《史记》。

    对此,我的评价是……毫无疑问,瞎编的。

    上古之人的对话,后来人知道个锤子!

    不过我们可以反推。司马迁是基本照抄尚书,只不过孔子整理的尚书里,并没有流放四罪的具体原因,只说举荐啊,试一试啊,徒劳无功啊之类的。

    其中关于帝尧,对于鲧的评价,是最早对于鲧这个人的评价。

    “方命圮族”,这个评价很有意思,不听命令,危害族人。

    这恰好印证了山海经里的‘不待帝命’。

    所以别的什么对话,听个乐就行,仅供参考。但是那‘方命’的评价,我们可以认可,因为山海经里也写了。

    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的人眼里,帝尧很不喜欢鲧,认为鲧这个人喜欢不听他的命令。

    不听领导命令,领导怎么会委以重任?所以帝尧很不想让鲧去治水。

    但四岳都推荐鲧,让他试试,所以帝尧很不情愿地让鲧去治水了,毕竟洪水滔天。

    我们可以想象,帝尧自己不愿意的人选,他怎么可能全力支持呢?

    关于鲧怎么死的,屈原在《离sao》里提及了:‘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婞,倔强固执,不听从。

    直,这个不必翻译了吧?意为不弯,引申为刚直。

    就是直性子,我认为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婞直,就是顽固顶撞,不圆滑,刚烈直率,脑子不转弯。

    屈原这话的意思很明白:鲧这个人因为‘婞直’而死,最终落得暴尸于羽山的荒郊野外。

    这也正应了《山海经》里的:“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还是那句话,我们以山海经为准,《尚书》、《离sao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