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三章 潜龙在渊  (第2/6页)
,便接通了电话。    赵常山说的“铠甲”,是铠甲雷达。    这种雷达系统于十几年前诞生于苏熊时代。    苏熊分家后,铠甲雷达的研制中心和制造工厂被乌熊接手,并在乌熊国防部的支持下进行了技术升级。    铠甲”与“维拉”是一个爷爷,技术原理一致,也能侦测到隐身目标。    而且“铠甲”的最大探测距离为600公里,而“维拉”仅有450公里。    只不过由于过于追求精度与探测距离的原因,“铠甲”只能跟踪40个单位,“维拉”则能跟踪200个单位。    一般来说,可以用一个指挥中心链接三架铠甲雷达,用三角定位的方式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多的跟踪目标。    乌熊曾经是苏熊时期的重工业中心。    有能制造大飞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制造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制造坦克的马尔舍夫机械厂,训练航母舰载机的尼卡特训练基地,能在太空玩焊接的巴顿焊接研究所,还有黄玉设计局,量子科学研所等国际一流水准的军事研究机构。    苏熊分家后,这些财产都归了乌熊。    1992年之后的十多年间,乌熊军工企业向民用转型非常艰难。    产品卖不出去,员工生活不能保障。    在那个时期,山姆和华夏以及许多国家曾都把手伸向乌熊,挖技术、挖人才。    但是与马卡洛夫一样,许多人选择了华夏。    也是由这些人牵线,这些年乌熊向华夏输出了大量武器、军工技术。    可以说,乌熊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对华夏的这一波军备、技术和人才输出,显著提升了华夏的军事工业水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