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2【复社首领临阵倒戈】 (第3/6页)
社大量吸纳富贵士子,合社却以贫寒士子为主。 张采甚至不分贵贱,收了一个家奴(书童)为弟子,而且还是别人家的家奴。 这让正统读书人看不惯,王时敏出面阻挠。张采先助这个家奴逃走,接着又自己掏钱,为弟子移除贱籍。 现如今,合社士子全部做吏去了,部分成员甚至已经在做官。 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甚至赵瀚都不知道。 三百多个合社成员,全部是张采的弟子,如今清一色变成大同官吏。这些家伙实干能力极强,升迁自然快速,包括张采在内,知县级别就已有三人。 而张溥的复社士子,做官吏的也多,却早就变成一盘散沙。 “先生,牧翁怎说?”陈丹衷急忙问道。 张溥叹息:“装聋作哑,钱牧翁一向如此,我还能奢求他帮忙?” 李一元道:“崇祯皇帝下嫁公主,又册封吴王,此托孤传国之举也。只要行禅让之事,便能天下太平,延续大明国祚。我等若是办成,必当青史留名,为天下士子之时髦。怎奈赵都督冥顽不灵,如此好事竟然拒绝,此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接受册封,数省之地传檄可定!” “大明国祚,是肯定保不住的,”张溥说道,“王莽当年也是接受禅让,转眼就从汉朝改国号为新。即便赵瀚接受禅让,大明的国号也没了。” “都一样,”陈丹衷说,“国号虽然改了,却可立公主之子为太子,大明皇室血脉依旧能传下去。” 李一元惊骇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