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8.可以谈的 (第3/4页)
的船工吗?狗*屁!从北京到登州,哪个文官没喝过我们的兵血啊!” 毛承禄和李鑛的话涉及到了,明代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弊端,即漂没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漂没现象呢? 原来,当初明廷在制定运输损耗的时候是留下一定余量的,因此规定在余量中出现损失,是被认为合理的,这就是漂没的最早由来,可问题是,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物资损失未必会控制在余量之中,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就都是需要地方官府和实际负责人来承担的。 地方政府和运输负责人又哪有那么钱粮来补偿意外损失呢,所以漂没就被固定化了,不管之前运输中有没有损失,每次运输都会扣下一定量的运输品来,以为意外真正发生时,填补亏空之用。 只是,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走样,所以,漂没制度化后,就成为了贪腐官员们发家致富的手段,明朝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家丁制度,正是与漂没导致的前方军费不足有着极大的关系。 具体到东江镇这边,登莱的官员们借口海路运输比陆路运输更加威胁,所以就把漂没的数字列的很高,结果就出现了朝廷编制东江镇一千两银子军饷,落到东江镇手上只剩下六百出头的现象。 再加上明廷是一直不认可东江镇报兵数字的,因此东江镇便出现了四五个兵才能领一个兵的军饷的局面,这就对东江镇的战力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也导致了此次张盘战死,东江镇主力却无法增援的局面。 当然,东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