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 (第4/4页)
真是前所未闻。 第232章 晁错的话让小吏出身,太父时才恢复官身的张汤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因为对方是三公,他又不好说些什么,只能想个比较委婉的说法:“县令以当地豪绅,游侠为吏,谓之自己人管自己人。” “有何不妥?”晁错是富家出身,祖辈虽没有做官,但他能师从张恢,一出仕奉常掌故就能看出家境不错。 最重要的是,富家之所以是富家,其本质是在当地形成宗族势力的世家预备役。等着一只飞天的青龙让全家吃上一份皇粮。 这也是从古至今都要进行回避政策的主要原因。 然而因为秦二世留下的教训与烂摊子,导致汉高祖宁可选择摆架子的儒家,也不想用全是雷点六国遗老。这个问题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拖到汉武帝强化举孝廉才有所缓解,但是在汉武帝之前,西汉缺人缺到下放了【吏】的任命权,导致国内出现很有意思的一幕——关漂遍地,极度缺人。 而这给汉高祖的迁徙制留下阿基里斯之踝,最后在汉成帝时彻底爆发。 “县令和郡守来来去去,做主的却是本地出身的三老里正,亭长刑曹。”张汤虽是京畿之地的小吏出身,但也因为家庭条件在那儿,所以见过鸿固原(今杜陵)的地方小吏被同姓垄断,从而出现“熟人好办事”的不良风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