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御窑厂次色瓷  (第2/4页)
绝对不贵。”    “只是一些次色瓷器,一万也太贵了,再说,举一次牌就是一百万,平均一件就达到两万了。”    有人认为不值,他们全都看到了后面的视频,全是一色的缠枝花卉纹大盘。    没有什么特点,釉色还不行。    虽然在视频之中看的不太清楚,但是,人家都摆明了说是次色瓷器了,就肯定有问题。    有问题的东西,居然还要拍卖,这是糊弄谁呢?    此时的陈文哲也知道了,原来大批量的瓷器,都是这么来的。    这一批次色瓷器,数量之所以这么多,完全是因为出自御窑厂。    次色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    官窑中的次色瓷器,是与正品中的上色,对应而言的。    变价,就是将次色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    瓷器作为手工业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必然有正品、次品及破损之分。    乾隆时期有个著名的督陶官叫唐英,他在乾隆八年二月二十日的奏折中曾说:“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选落之件。”    这选落之件,就是次色瓷器。    官窑中的次色瓷器,在雍正六年之前,是散贮在御窑厂的库房里,雍正七年至乾隆七年,这段时间是解送京城。    到了乾隆七年以后,就奉旨将次色瓷器在景镇就地变价了。    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次色,也是不能变价的。    道光以后,所有次色瓷器,都在景镇变价处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